杨宗岳:传统工艺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

时间:2020-2-7 作者:中国洛都网

2020年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重要文章《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文章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于如何理解和落实讲话精神,我们采访了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宗岳同志。

杨宗岳:传统工艺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

记者:杨秘书长,您怎样看待我国民族民间工艺在文化自信中所发挥的作用?

杨宗岳:文化的重大功能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载体和重要表现方式,是构筑文化自信一个新的重要的支撑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植根于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中华传统工艺以最为具体和鲜明的直观形式更好的反映了这种文化力量。这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

记者: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您是怎样理解的?

杨宗岳:中国传统工艺是对外展示中国精神、中国风范、中国气派的一个重要文化载体和窗口,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喜爱,是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加强感情、沟通心灵的柔力。我们要以传播中国民族民间工艺为切入点和关键点,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相通相亲,阐释好中国特色,积极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新路径。广大工艺美术人士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争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创者和传播者,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记者:文章指出,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此您有何思考?

杨宗岳:我们要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促进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将党对各民族的关怀通过多种方式传递过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民族文化,积极引导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人士在创作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记者:您如何理解文章中提出的“要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

杨宗岳: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根本的还是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他们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创者。同时,我们要广泛联系和邀约港澳台工艺美术界人士和青少年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记者 洪颖)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lpp1991@vip.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